1.时间不同。
“北斗在前,鸿雁在后”,国家投资200亿建设了可以弥补北斗某些不足的鸿雁星座系统。
2.鸿雁星座系统来源于“鸿雁传书”,它不仅代表着更加完善和精准,也代表着其实是在北斗的“照顾”下行事,标志着这两个系统之间密切的联系。
与相对复杂和庞大的北斗系统不一样,鸿雁星座系统是低轨卫星系统。简单来说,这个星座是由众多小卫星星座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的,具备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接入、导航增强等多个功能,面向的是物联网和大众卫星通信市场。
3.北斗系统难以满足时代某些移动设备的需求,鸿雁星座系统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与传统的卫星通信系统相比,所处的轨道更低,可以覆盖到更多的范围,解决延时和损耗的问题。
如果说北斗是那个明亮的坐标,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那么由数颗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鸿雁,确实就像是来回“传递信息”的鸟,它们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
当鸿雁系统彻底完善之后,哪怕我们坐着飞机、身处高空,也不用关机避免干扰飞机的信号了。
如果说北斗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三个成熟的全球导航系统,那么鸿雁星座系统就是全球绝无仅有的能够实现全球信息交互的卫星系统。
未来如果为鸿雁星座系统装备了自动识别系统,它便可以通过接受上船的被动信号来精确掌握上船的位置,这是北斗这样的导航系统所无法做到的,至少无法做到如此精确。
鸿雁星座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北斗系统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北斗系统是一套非常成熟的卫星定位系统,而鸿雁星座,则是类似于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的高性能卫星通讯系统,计划使用大量的小型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高质量卫星通讯网络,不过,相比星链计划的12000颗小卫星,鸿雁星座需要的卫星总量仅有300颗,相比星链计划使用的,单颗重量只有两三百公斤的微型卫星;
2018年发射的鸿雁系统的第一颗卫星,重量就已经达到了两吨左右。